虎妞
初次拿到《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之《日照景观名胜》的时候,对这本厚厚的沉甸甸的书很有些诧异。心想:日照这座于我朝夕生活的小城,其风景不就是一片汪洋大海还有几座名气并不大的小山吗?何至于花费40多万字来浓墨重彩地描述呢?
争分夺秒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将整部书通读了一遍。从一开始漫不经心不以为然地翻阅,到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地阅读,直至最后爱不释手,对于这部书的感觉及对自己家乡日照的认识,我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随之,便感慨自己最初对于家乡的认知简直就像那“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的井底之蛙,浅陋极了。
先大致介绍一下这部《日照景观名胜》:它是《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中的分册。全册一共十八部,2019年8月第1版,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整套丛书的主编是市政协原主席李守民,本册主编是王均波。
这部书将日照的景观名胜分为了滨海景观、山岳景观、河流景观、水库景观、遗址景观五大部分。
“各章所选,多系资源集中、特色鲜明,具有人文与自然遗产性质与特点,并有一定规模与知名度的可进行文化、科研与旅游活动的景观,以及在原有基础上新建、扩建、改建的景观”,这是本书绪论中对于所选取的景观名胜的标准。
下面谈谈我对《日照景观名胜》一书的初步印象及看法。
正如序中所讲,“这些景观涉及历史、地理、园林、建筑、文化、艺术、哲学、美学等方面,既有美化家园的生态意义,也有净化心灵、提升境界、开阔胸襟、增长知识的社会意义”。
这部书并不是泛泛地写日照的表象景观,而是将日照带有历史及人文特色的景观名胜来了一次溯本求源,并且还对风景名胜区中的珍稀动植物及地方特产进行了讲解,堪称日照一部景观名胜的百科全书。
除去对日照景观名胜的地理位置、大体概貌等以叙述的形式的介绍,让我对景观有了粗略的印象之外,书中对于景观的介绍还有以下几点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首先,书中对于许多年代久远的景观,大量引用古代文人骚客对此景点所写的优美诗句,这对于读者来说既是一种美学和文学熏陶,又是一种艺术提升。
例如在滨海景观中的“海上碑景区”中,引用了题写“撼雪喷云”的明朝旧官吏苏京写过的古诗《上寺观海》:
云树连天沧海东,
吾家近地是蓬瀛。
尘蒙短发终何济,
早上滩头学钓翁。
虽说此诗是作者在仕途不得志隐居时抒发情绪所写的,但是却非常明晰地指出了安东卫海上碑景观处的风景,美如仙境一般(“蓬瀛”泛指仙境),而且诗人通过“早上滩头学钓翁”描写出此地老百姓的悠闲生活。
再如山岳景观中的“屋楼崮”景区一节中,引用的古诗:
屋楼春色晓茫茫,
万象登临尽渺茫。
塔式峭孤撑碧落,
松阴偃盖浸寒塘。
凝眸东岭双眉远,
回首西河一线长。
直走群山连海岱,
久称胜概峙城阳。
此诗读来,屋楼崮的高峻、险峭、绵延磅礴,及莒州外八景之一的“屋楼春晓”的壮观景色以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方式,跃然纸上。
在介绍卧龙山(原名“丝山”)景区的时候,也附有古诗《丝河烟雨》:
一望苍茫见远山,
丝河相对俨重关。
烟笼螺髻添新沭,
雨点峨眉失旧弯。
海气东连青罨画,
奎峰南接碧孱颜。
舆图千载夸名胜,
应有灵仙在此间。
“烟笼螺髻”“雨点峨眉”“青罨画”“碧孱颜”等优美的诗句,登时将一幅水墨山河的画卷,在读者眼前绵延开来。
所谓“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在《景观名胜》这部书中,借用与景点相关的古典诗词描绘日照的大好山河美景,常常信手拈来。做到了景中有诗,诗中有景,景诗相映,既给予读者自然美景的愉悦,又给予人文学艺术的精神美学享受。
其次,对于书中多方搜集的源于景区的许多神话故事及民间传说,我也是非常感兴趣。
这些传说不仅与景观同为一体,而且都带有劝诫人们从善弃恶,净化心灵,以及天道酬勤的内涵。
比如五莲山上的龟石传说,说是一只化作水手的乌龟精,本应负责巡查任务,却饮酒无度,寻花问柳,后被龙王派来的夜叉擒住,现出原形,成为赤裸裸的乌龟。
比如会稽山景区中的“歪头垛子”景点的传说,是有位美丽的少女被恶霸相中,但少女与心上人逃进了深山。恶霸上山捉拿,被仙人用手一指,变成了“歪头垛子”。
这样的民间故事及传说,对警示当代人加强自身素质及修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再比如,河流景观关于绣针河的民间故事中,孙膑“铁石成绣针,功到自然成”著《孙膑兵法》的故事。
激励人们对于理想和追求只要不怕累不怕苦,持之以恒去坚持,最后必定有所成就。
诸如此类源于景区的关于人伦道德的神话传说及民间故事,书中还有很多。借古喻今,无不给人以思想启迪,荡涤心灵。
再次,最后一章的遗址景观中,更是向读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有考证有图片,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尤其对于遗址中的近代抗日战争中烈士事迹的文字,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像巨峰寨故址中北跺山下的薄家口村,是辛亥革命烈士薄子明的故乡。薄子明在1916年的反袁护国及1917年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中有十分重要的贡献。
巨峰新华村后的英雄山,是1945年抗日武装与垂死挣扎的日军在车沟村、后黄埠村展开激战后,40多名抗日将士牺牲安葬处。
在这些遗址景观上展现的英雄事迹,时刻激励着后人们牢记并发扬先烈的牺牲精神,在新时代中继往开来勇往直前。
最后,这部书内容的丰富之处,还表现在对景观中所属的特色树木及花鸟虫鱼等,进行了介绍。
像“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各种树木,“刘家湾赶海景区”中的各种贝类,“傅疃河湿地”的各种兽类及禽类动物、湿地植物,像山岳景观中的“马髻山”上的药草野菜及昆虫等等,都进行了列举并有侧重地进行了介绍,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与景区相关的各种知识。
综上所举,书中搜集并记录的诗词、传说、故事及英雄事迹,无一不赋予了景观血肉及精神,使自然景观变得愈加立体、丰富、鲜活、令人遐想,让人恨不得立即飞奔而去,近距离地阅读触摸欣赏。
这种感觉就像认识一个人,先从第一印象开始,然后随着接触,慢慢有了更加细致全面的了解。这部书便也通过精美的图片和详尽的文字,慢慢将风景在读者眼前拉近,再拉近,慢慢放大……
日照这座城市,在这部书的介绍及指引下,在读者面前渐渐由模糊变清晰,由片面到全面,由局部到整体,使人印象更加深刻,更加喜爱。
正是这部书所展现出的丰富的景观、人文、文学、历史、科普等知识,让读完这部书后的我心里油然升腾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为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美丽而有内涵的城市而倍感骄傲。
在心里默默许下一个愿望:我一定要带着这部书,对照书上的所有景观名胜,再去仔细地游览一遍,再去重新认识一下身处的这座城市之美。
这正是“读一部书,爱一座城”。
在阅读过程中也有一点小遗憾:书中滨海景观中关于海上碑的由来这一部分中,“撼雪喷云”“万斛明珠”“星河影动”“难为水”诗句的来源都交待得很清楚,但是书中并没有写明这些碑文是何时何人何种情况下刻在碑上。
而在蹬山景区中的蹬山诗刻中就明确交待了碑文的镌刻来历。两相比较,就让人略感美中不足吧。
这是我在第一遍阅读过程中的一点小遗憾。
当然,这几乎不影响我对于此书的喜爱以及对编纂人员的敬重。为了收集整理这些资料,他们付出了许多的汗水和心血。40多万字的书通读下来,自然流畅,几乎没有错句病句和错别字。
作为祖籍是莒县,生活在日照市区近三十年的我来说,实话说曾经自认为对日照的风景不说了如指掌也能大体知道。但是读过这部书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也只是观凤一羽窥豹一斑,而且就是这“一羽”“一斑”也愣是没看得仔细。
比如离市区很近,我经常爬的“丝山”,正式名字是卧龙山,丝山只是它的原名。而“丝山”这个名称的由来是来源于“山崖悬流如丝”。
比如我老家的风景,我知道浮来山、玉皇顶、屋楼崮、碁山等等,却从来不知道还有洛山、横山等等,而且横山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有着鲁东南“小延安”之称。
比如今东港区政府就是原日照县署,而院内的那两株海棠树,竟然有350多年的树龄。
诸如此类我前所未闻如今第一次知道的景观历史,书中有太多太多。这让我读过之后颇有些羞赧之感。就像某天突然因某件事,意识到自己对自己的亲人或者熟悉的朋友知之甚少,以至于出现太多的尴尬和遗憾。
不过,这是不是也侧面反映了有关部门对于我们城市的景观名胜知识,宣传得有些少了呢?或者说宣传的力度宣传的面度、广度及深度还不够呢?
这本《日照景观名胜》真是来得太及时了。就像丛书主编市政协原主席李守民在2015年10月10日在《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编纂工作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所说:“我们编纂这套丛书,将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载入日照历史史册的文化工程。”
它给美丽的日照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注解,对于文化的传承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正符合习近平主席所讲的“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套《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通读完《日照景观名胜》分册后,对于想更多了解自己家乡的愿望更加强烈了,定要把整套丛书全部读完,并分享感悟。
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却觉得两者应该相辅相成,没有孰轻孰重之分。泛泛地走马观花式旅游,收获仅仅是外在的、表面的,而通过阅读景观的人文历史,获得的则是景观名胜的精神内核。
所以不仅希望每一个日照人都能对自己的家乡多一份了解,而且希望越来越多喜欢日照的人不仅通过旅游,更通过阅读《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来更加深入地了解日照这座美丽的城市。
(作者简介:虎妞,本名张海峰,供职于日照市政集团。日照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日照市作家协会会员。)
关注今日晨刊13版
来源:黄海晨刊
原标题:《读一部书,爱一座城 ——评《日照人文与自然遗产丛书》之《日照景观名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