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艺术家林鸿鑫年逾82岁高龄,一直活跃在盆景传统文化的挖掘抢救工作之中。前不久,林鸿鑫以浙江红欣园林艺术有限公司的名义把34件参展盆景捐赠给中国园林博物馆。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捐赠盆景,林鸿鑫说:“中国园林博物馆,没有一盆微缩园林的盆景,所以回家后我就挑选了这些陪我多年的盆景相赠给国家。” 1997年,他曾参与筹建深圳东湖公园“盆景世界”,作为深圳市庆祝香港回归的献礼。 在盆景创作、养护一线实战之余,为让“盆景”这个名词重归中国,林鸿鑫、陈习之夫妇近年来又投身于对中国盆景文化的抢救性总结,2017年出版的《中国盆景造型艺术全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本全面介绍中国盆景造型艺术的专著。 此次捐赠的34件精品盆景,均以中国山水画画理为基础创意、设计,彰显着盆景艺术之美、生命之美。其中包含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树石盆景、竹草盆景、异型盆景和组合盆景。造型上则涵盖了临水式、垂枝式、高远式等20多个款式。盆景植物有五针松、三角枫、九里香等20多个品种。景石有绿松石、木化石、墨纹石达20多种。 本报特推出相关专题,对部分捐赠盆景精品进行赏析点评。
盆景捐赠仪式
林鸿鑫捐赠中国园林博物馆部分精品盆景赏析
博古架之韵
一位独具匠心的木工打造了精致的博古架,架内隔板错落有致,八幅微型小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有诗为证: 木艺圆型古意深,曲栏清景早春临。黄童放牧路难见,自在逍遥何处寻。
秦汉遗韵
作者在椭圆形的红色紫砂浅盆右侧,用龟纹石堆砌的山坡上,栽种一株嶙峋突兀、古朴刚劲的舍利刺柏,足见其为经悠久岁月侵蚀和雷电磨砺沧桑的结晶;右下角有一条生命水线,顽强地向上攀爬,稍向左倾斜然后自然结顶,下方另枝干向下偏左延伸展示大飘枝,树下站着一个憨态可掬的孩童,聚精会神地仰望着千年古树。
生命奇迹
这是一件对节白蜡作品。该组植物看似三棵,实则同根同源。可以想见,若干年前由于老树纵裂,树干离间,水分蒸发,奄奄一息。岂知其根深植于土石,竭力汲取营养,又经过若干年,此树终于枯木逢春,枝芽勃发,唱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看那几棵虽枯犹荣的老树犹如几位饱经沧桑的百岁老人,在逆境中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一群祥和可爱的小白兔的映衬下,整幅作品象征着伟大祖国经历山河破碎、民族危难之后,终将走向统一、走向复兴的历史趋势。
翠抱平安
这是一款景德镇斗彩绘制的人物仿古花瓶,描绘细腻,人物生动,古朴典雅而又雍容华贵;内植文武柏一棵,枝叶繁茂,状若伞盖,既有荫蔽九州的宏伟气势,又有护佑苍生的吉祥寓意。瓶平同音。正是:文武传久远,苍翠抱平安。
游龙追月
一株奇特的勒杜鹃植于光洁细腻的豆色瓷盆,置于精致的几座之上,简单、朴素、典雅却耐人寻味。 此株勒杜鹃好像花中丈夫,一身素色,它的看点在于其枝干布满节疤树突,伸缩有力,像一盘巨龙,虬曲回旋,腾空而起,大有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气势,静中有动,引人入胜。
群峦叠翠
该作品选材为绿松石。绿松石又称松石,因其“形似松球,色近松绿”,故名。该石色泽淡雅,纹理秀美,是受人欢迎的传统玉石。民俗以为可镇妖避邪,寓意幸福吉祥。 该作品主景突出,配景得当,层次分明。石材圆润饱满,如弥勒坐化,似八仙休眠。空白部分乌篷漂流,顿使山水灵动,诗意盎然: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住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雄狮回首
该作是一盆卧干式三角枫盆景。作者将三角枫桩头的主体部分置于紫砂盆的左侧,整体树势左高右低,由左向右倾斜形成回首之势。 作品枝托过渡合理,养护老到,叶片丰满流畅,动感十足。作品制作精良,气势逼人,貌似雄狮回首。
一桥飞架
作者把大口短颈青色高瓶设计成开放式的空间,内部铺设植土栽培着枝叶茂盛、造型优美的瓜子黄杨,在苍翠的绿树后面设置了一个“月亮”,然后把花瓶安置在椭园形的大理盆的右侧。再选用数块精美的英德石相嵌在花瓶中形成翔云般的效果,盆的左边是英德石小石坡,最巧妙的是将一块条形的英德石横跨在两侧的景石上,悬空在大理石盆的上空形成一道彩虹般的桥面,湖面上舫船点点,一派江南水乡的动人美景,作者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限美景。
行云流水
这是一盆小悬崖式五针松树木盆景。 五针松树形苍劲优美,主干虬曲回旋从桩头右方向下自然飘伸。纵观整幅作品,主枝飘动流畅,高低层次鲜明,变化生动自然,布局险中求稳,动感十足,如行云流水。再配以精致的紫砂盆,更彰显了作品色调和谐、秀逸流畅、树格优雅的品位。
源远流长
该作品是典型的大悬崖式造型。树种为九里香,又名过山香、黄金桂等,产于我国福建、台湾、海南等地,常绿灌木,株枝优美,枝叶秀丽,花香浓郁。 作者将树桩种植在一个精制的陶盆中,树的主干出盆后急转而下,虬曲盘旋,其状恰似游龙翻腾。主干上的侧枝虬劲有力,犹如龙爪,枝托层层叠级而下,层次分明,自然秀逸。象征中华民族龙文化的源远流长。
渔歌唱晚
作者将一块锦鳞石立于盆左边1/3处做主峰,配置纹理相同的次峰,两峰之间安置一块景石,丰富了山体的层次感。盆右边设置一组连绵而平缓的山峦作配峰,起到平衡、呼应的作用。主峰右后方布置一组远山,增添了深远感。山体之间安置了少许的帆船,增加江面景观效果。 整个画面的景色,让人想起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
本专题稿件由浙江红欣园林艺术有限公司陈习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