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注册_红掌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恒达注册首页 www.shmcws.com 刚刚 199次浏览

中国园林网12月26日消息:红掌成品花的整齐度是体现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提高成品花整齐度是每个种植者的期望,是市场的客观要求和发展趋势,但也是很多种植者感到棘手的难点。实现这一目标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种苗开始,步步为营,才能有理想的效果。

不可忽视缓苗期

种苗到达基地后,由于经历了运输环节,势必对种苗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缓苗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穴盘苗进入温室后需要缓苗15天。在这期间,要观察种苗生长情况,及时淘汰不好的种苗,并做好病虫害防治。目前的国产种苗大多用嫩叶繁殖,产出的种苗难做到无毒,在缓苗期间,一旦发现病株应在第一时间淘汰。有时候病株一时很难鉴定,也要及时将“疑似”病株与其他种苗分离,从而确保上盆种苗的健康度。

种苗要积极分级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常分级是使成品花品质上一台阶的有效举措,也是提高产品整齐度的关键。而分级需要有依据,这就需要生产企业制定自己的产品标准,根据不同时期的标准来分级管理。

早期分级尤其重要。在种苗上盆时就需要分级,把生长势接近的壮苗放到一起,把生长相对缓慢的弱苗放到一起。这样做,一方面避免了弱苗跟壮苗在一起时总是被“挤压”,竞争力弱,不利于下一步的生长;分级后,弱苗都在同一层次上感应环境因子,生长成壮苗的几率就大。另一方面,弱苗跟壮苗在一起种植,弱苗感染病害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存在感染其他壮苗的风险,早分级既降低病发率,又减少了病源传播带来的风险。

分级后,植株的整齐度会有明显提升,各个阶段的整齐度都得到保证,成品花的整齐度也就有了保证。

淘汰要早要舍得

在每一次分级的过程中,都会淘汰部分弱株或病株。一些种植者考虑到种苗成本,总是舍不得淘汰弱株或病株,对于没到不得不扔的植株,抱着再养养看的心态,依然按部就班地“伺候”到底,但需要淘汰的植株总是“不争气”,后来还是病入膏肓,而在这过程中,种植者投入的成本是与日俱增的,换盆、基质、肥水的投入,人工的支出,温室面积的占用等,都会随着生产时间推移而上升。

此外,不及时淘汰病株会增加生产风险,因为病株会成为病虫害的传播源,就算把它们都隔离到单独的温室,但由于人员的流动,也存在病源传播的风险,尤其是对红掌有致命打击的细菌性枯萎病,一开始感染很难确诊,舍不得放弃就可能带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风险。对于什么样的植株需要及时淘汰,这需要种植者不断积累生产经验。

如何改善红掌根际环境

看一盆红掌生长是否健壮,除了看枝叶,还需看看植株的根系,根系能更好地展现植株生长势的强弱。因此,根际环境的好坏至关重要,红掌理想的根际环境是“50%基质+25%水+25%空气”,即基质、水、空气的体积比为2?�X1?�X1最为适宜,国外生产者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随时检测根际状况,及时进行调整,但就目前国内的实际栽培条件看,要达到合理的根际环境,还需从技术上进行人为调整,调整的方向就是调整基质的透气性和pH值的稳定性。

改良基质性状

基质的pH值和透气性是影响根际环境的重要因素,基质不好,后期努力也很难改善。红掌适宜的pH值为5.2至5.8。目前惯用的基质是纯进口草炭,在栽培过程中,草炭的透气性和pH值会随着时间逐步降低。为此,我们尝试将椰糠和草炭按照1?�X4的体积比例混合而成的基质来替代纯草炭,混合基质的透气性比纯草炭要好,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椰糠的pH值变化小,较草炭的分解速度慢,能减缓根际整体环境变酸的趋势。此外,椰糠与草炭混用的成本相对纯草炭略低。

为保障椰糠的质量,我一般会选用斯里兰卡的椰糠砖。在使用前,需对椰糠进行处理,即用北方自然的硬水浸泡,把椰糠含有的氯化钠溶解出来,再用纯净水冲洗,一直到淋溶出来的水的EC值与制出的纯净水的EC值接近为止。

分批多次培土

在栽培过程中,根际环境的酸碱度会起变化,通常是pH值变低,酸性增强,影响根部肥料各营养元素吸收的平衡和根系生长,原因是草炭在使用过程中慢慢释放其中用于调节草炭pH值的碳酸钙,导致其pH值下降。每一次换盆,新基质的增加能使根际酸碱环境得到改善,但在红掌整个生长过程中,换盆次数通常有限。在红掌定植到最后的成品规格的花盆后,为了增加基质更新的次数,我们采用了分次增加基质的方法,即换盆时,不一次把基质加满,后期陆续增加,补加的基质可以对整个根际环境的pH值起到平衡作用。补加基质的次数和每次增加的量可灵活掌握,我们通常在最后一次换盆后,每间隔两月补加基质一次,到产品出圃前一般共追加3次。

分次培土不但可以改善基质的酸碱度,而且能避免出现小盆换大盆后,一次增加基质过多,浇水时基质干湿循环太慢,影响根系生长的现象。

此外,红掌在生长过程中,部分新根裸露在基质表层,分次培土能方便新根扎入基质,一方面增加了植株整体的固着力,另一方面新根的吸收力强,有助于提升根系整体的水肥吸收能力。

加浇水频率

增加浇水的频率,主要是改善根际含水量和透气性。透气性的好坏,会对根系产生明显影响,勤浇水,能够把根部的二氧化碳尽快排出,同时补充根际氧气含量,从而有利于根系的生长,而且浇水频率加大也有利于提高空气湿度,加速红掌生长。红掌以5天左右浇水一次为宜,连续阴天的季节,浇水间隔最好也不要超过10天。

目前,大家生产红掌使用的水都会经过水处理,其实在根际环境的pH值低于5.2时,需要增加水的硬度,即在处理后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硬水。用混合水浇花,硬水中的钙可在基质变酸时起到调节作用。在红掌栽培过程中,基质pH值太低易导致植株缺钙,使红掌抗病性尤其是抗细菌性病害差,造成根尖坏死,苞片不平整,花期短,所以请大家引以为鉴。

把握基质温度

红掌基质里的温度适宜与否也是影响根系生长的重要因素。红掌根际环境的适宜温度为20℃至26℃。在加温的季节往往因为加温不够而导致基质温度过低,从而影响根系的生长和根系的活力,导致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少又慢,容易引起根部盐分的积累,干湿交替慢;过湿的基质又易导致植株根部缺氧,从而加重危害根系的健康。改善的方法是:浇水前,先给水加温,用25℃左右的水温来使基质的温度保持在植株根系生长和吸收适宜的范围。

夏季高温,一方面加速了根部呼吸,消耗养分,不利于养分积累;另一方面,根系吸收肥分的速度放慢而蒸腾加速,同样导致盐分的积累,从而影响根系和植株的生长。改善的方法也是调整使用水的温度,用较低水温的水浇花,调整基质的温度。

调整基质EC值

红掌基质EC值以0.8至1.2为宜,过低说明肥力不够,要加大肥量;过高不但危害根系,而且对叶和花也有一定程度的危害,易导致叶绿素的分解快于合成,叶色变黄,叶面积变小,苞片也变小,不能长出叶面,最终导致花的整体观赏价值下降。出现以上情况,除温度外,还有就是施肥过量和肥料各元素的比例不平衡。

(来源:广州花卉网 )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