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园林颐和园有着杰出的园林成就和艺术价值,园内植物植被是园林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大限度地体现皇家园林植物配置与花木造景的典型要求。昆明湖玉带桥的西北面有一处江南水乡风韵的景区———耕织图。其由延赏斋、玉河斋、蚕神庙水村居等颇具江南特色的田园村舍组成。该景区历经百年沧桑已于2003年进行了绿化工程复建,以崭新的面貌亮相于公众面前,宿根花卉以它绚丽多姿的花形花色,丰富的品种成为这一景区的重要景观。本文以耕织图为例,重点阐述这一景区宿根花卉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宿根花卉配置原则
颐和园园艺队多年来积极进行了宿根花卉引种与品种推广工作,使园区内绿地三季宿根花卉盛开,绚丽多彩,景区面貌赏心悦目。目前耕织图景区内栽植的宿根花卉有西伯利亚鸢尾、大花萱草、松果菊、赛菊芋、紫菀、玉簪、小叶玉簪、狼尾草、千屈菜、假龙头、大花秋葵、美国薄荷、金光菊、鼠尾草、毛地黄、景天、金鸡菊、桔梗、蛇莓、美丽月见草、蓍草、观赏草等,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配置。
适地适花 宿根花卉类型丰富,种类繁多,对光强度、温度、土壤、水分的要求因种而异,栽植时,应根据不同的外界条件选择相应的宿根花卉,尽量做到适地适花。如在林下或建筑物的背面等以散射光为主的地方,应选择耐阴性宿根花卉玉簪、铃兰等;干旱瘠薄的地方可选择萱草、景天、观赏草等。在做到适花适地的同时,还要处理好种内和种间关系。同一种花卉种植在一起要安排好种植方式和密度,使其符合各自的生态要求。不同种类种植,尽量做到管理措施的一致。只有这样,宿根花卉才能正常生长,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实现观赏效果的连续性。
与环境相协调 不同的绿化环境,其功能和要求是不同的,因而对宿根花卉的种植设计也是不同的。如休闲风格的园区绿化,主要是美化环境,为广大游客提供一个整洁优美的休息场所,可以以宿根花卉为主,适当配以优美的花灌木、耐修剪的造型植物、树形优美的小乔木等植物材料营造典雅的街区景观。颐和园西区绿地主要功能是休闲、遮阴和美化环境,在不妨碍景观视线的前提下,将各种花灌木和宿根花卉组合起来布置。
保持景观连续完整 宿根花卉一年栽植,多年观赏,为避免因秋、冬季节植物落叶及炎热夏季部分花卉休眠所带来的不良效果,要在对各种宿根花卉习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加以合理布置,使宿根花卉一年四季的观赏效果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
注意季相变化 宿根花卉种类繁多,花期有早有晚。色彩也极其丰富,如果在种植设计时配合得当,注意季相的变化,又考虑到同一季节中彼此的色彩、花姿,以及与周围色彩的协调和对比,就可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优美景色。
植物材料质地、株型的对比 宿根花卉在种植设计时,不论是花境、花坛,还是花丛都要有自己的主调。主调数量多、比重大,配调数量少、比重小,体现重点和主从关系。另外,在主调和配调的不同植物材料之间,叶色、质地、株型也要互相映衬和搭配协调。
宿根花卉配置前提
随着北京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园艺水平的提高,人们也将由“生态园林”“师法自然”的理论逐步变成实践。在仿原生态的植物群落中,宿根花卉以其品种多、数量大、繁殖容易、成形快等诸多优点,给古典园林和现代休闲场所赋予自然美,这为宿根花卉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耕织图景区将成为颐和园“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一个历史时期的见证,为中国园林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 首先,景区中宿根花卉的应用与发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具体生态环境的种类品种。只有在最合适的环境中,以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才能使植物开出最好的花朵,取得最好的景观效果。 其次,以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了解不同类型(品种)宿根花卉特性,与其配置植物的相互关系,使设计、种植、管理科学化。 再次,树立广泛应用地方特色种植的思想,重视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展示我国不同地域气候特色与民族风情特色。 第四,宿根花卉的应用与种植形式,在有条件的环境中,以模拟自然界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状态的花境栽培方式较为理想,这种应用形式需要丰富的植物知识,更要以艺术的手段设计、栽培与管理。 最后,重视耐阴观叶宿根植物与垂直攀援植物的培育。园中地下管线较多,利用篱、棚架形式可以补偿因地下管线距地表近不宜栽培的缺陷从而有效地扩大绿化面积。
蚕神庙景区宿根花卉萱草正值盛花期
水村居附近德国鸢尾配置效果
玉带桥码头花带中鸢尾与毛地黄配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