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苗木来说,在一些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苗木很容易出现伤口。夏季高温,树皮容易灼伤,冬季寒冷,树木又容易遭受冻害,这些伤口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就容易造成枝条干枯,而一旦经过雨水浸蚀和病菌侵染,还会引起枝干病害,导致树体衰弱。那么,应该怎么正确处理伤口呢?
一、伤口愈合特点
一般来说,树种越速生,生活能力越强,伤口越小,愈合速度越快。木质部生长最旺盛的时候,伤口的愈合最快;树干基部接近健康和生长旺盛的根部,其愈合的速度也快。
此外,在春、夏、冬这个三个季节,伤口比较好愈合,秋季愈合的速度比较慢。
■ 春季形成的伤口最容易愈合;
■ 夏季形成的伤口,其周围的树皮容易发生死亡;
■ 秋季的伤口容易受腐朽菌感染,如果树木伤口处于干湿交替的环境条件,更容易发生腐朽病。
二、常用处理办法
01 收拾伤口
去掉伤口内部及周围的干树皮,以便判定伤口的情况,减少害虫的藏匿场所。
需要修补伤口或给伤口整形,尽量不要添加其宽度,避免出现锐角。修补伤口必须用快刀,除去已翘起的树皮,削平已受伤的木质部,使构成的愈合部比较平整,不要随意拓展伤口。
02 伤口表面涂保护剂
伤口保护剂的优点具有杀菌、保水、愈合伤口作用,内吸传导性好,耐雨水冲刷,具有速效性,持效期长,渗透力强等特点;能杀死植物体内的病原菌,定期的涂补预防能防止病害蔓延,对大树新锯伤口和老伤口的病害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使用时直接用刷子或灰刀均匀涂抹在伤口上,使用前请搅拌均匀后使用(应涂满切口外缘)。
适用范围:
■ 树体修剪口或移栽切口;
■ 病虫害引起的伤口;
■ 老年古树膜体腐烂的修补与清除。
03 树皮修补
如发现树皮受损与木质部脱离,应立即采取措施维持木质部及树皮的构成层湿度。小心从伤口处去掉撕裂的树皮碎片,从头把树皮掩盖在伤口上,用几个小钉子(涂防锈漆)或强力防水胶带固定,另外用湿润的布带、苔藓、泥炭等包裹伤口,避免太阳直射。
04 移植树皮
当树干遭到环状的危害时,可以补植一块树皮使上下已断开的树皮,重新联接恢复传导功用,或嫁接一个短枝来联接恢复功用。
这个技术经常在果树培养中选用,但这些年常用于古树名木的复壮与修正中。
三、不同伤口的处理措施
01 修剪造成的伤口
要及时涂抹保护剂,用来帮助受伤组织迅速生长,恢复树势,防止伤口干裂和病虫危害,防止腐烂病菌侵染,同时封闭伤口,防止病虫害在里面越冬。
02 自然灾害造成的伤口
对冰雹、狂风暴雨造成的受伤树木,需要喷洒保护剂或者消毒剂,可以保护伤口,促进伤口更快愈合,同时还可以防病、防腐、恢复树木生理元气。
03 树干皮层受伤
树干皮层也是很容易受伤的部位,冬季和早春使用保护剂喷涂树枝和树干的话,能够迅速形成一层保护膜,防冻保温,还可以有效杀害越冬的病虫卵。
04 树洞填补
有些树木因为病害或者虫害,会留下一些小洞,这些小洞不仅影响美观,严重的时候会破坏树体输送营养的组织,导致水分和养分不能正常输送,从而会危及树木的生命安全,所以要及时填补。
可以先把树洞里腐烂的部分挖出来,削去全部腐烂组织,清理干净之后用消毒药水消毒,然后水泥小石子按照1:3的比例混合填补。小树洞可以用木板钉楔填平,或用沥青混合3至4份锯末,涂抹填平。
05 树皮腐烂
如果树木皮层严重受损,但是还没有出现环状烂通的主枝和主干,可以在4-6月份进行植皮手术。用酒精给刀片消毒,并将病害部位刮干净,对伤口进行消毒;之后沿着病疤边缘向外削去3-4厘米宽的一圈好皮,在同一品种树木光滑健壮的树枝上取一块健康树皮,树皮大小和伤疤大小要一致,将树皮与伤疤贴合,植皮后要用塑料薄膜将伤处封严,防止雨水进入。
06 大劈裂伤口
大劈裂伤口往往是在自然灾害中形成的,这个时候需要将劈裂伤口里面的土和落叶等杂物清除干净,然后把伤口两侧树皮刮削到露出形成层,然后用支柱或者吊绳把劈裂的树皮恢复原状,之后用塑料薄膜扎紧。
如果劈裂枝条较粗,可以用木钉钻在劈裂处正中钻出一个透孔,用螺丝钉拧紧,使用劈裂枝与树体牢牢固定。
07 树干的环状危害
树干的环状危害通常是因为在树干绑缚铁丝所形成,对此选用的树皮移植技术关键为:
① 收拾伤口,在伤口上下部位铲除一条树皮构成新的伤口带,全宽约2厘米、6厘米。
② 在树干的其他部位铲除一块树皮,宽度与上述新构成的伤口宽相等但长度略短。
③ 把新取下的树皮掩盖在树干的伤口上,用涂过防镑清漆的小钉固定。
④ 重复上述的进程,直到悉数树干的环状伤口悉数被移植的树皮掩盖,处置进程中要保持伤口的湿度。
⑤ 最终在移植树皮上下15毫米的范围内用湿布等材料包裹,再在外面用强力防水胶带固紧,包裹范围应上下超过内层材料的25毫米。
1 ~ 2周后移植的树皮可以愈合,构成层与木质部从头联接,这个办法能成功的救治苗木。
推荐阅读:
浅析苗木修剪顺序及方法
台风暴雨过后果树苗木如何抢救及养护
苗木绿化养护中的灌水基础知识
苗木界公认的七大“神器”,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