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如何化解“天灾”、“人祸”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在疫情过后全面复苏,快速回归健康发展轨道,变被动为主动,变坏事为好事,这无疑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智慧、能力、魄力以及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都是一场“大考”。
这次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其传播速度之快、染及国家和地区之多、防控难度之大、给全球经济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之深无疑可载入人类史册。从经济的角度看,直接损失间接损无法估算,目前病毒还在世界部分国家漫延,蝗虫等自然灾害正在非洲、南亚和西亚等局部地区与病毒呈叠加之势,生产要素无法顺畅甚至停滞流动。“天灾”加“人祸”(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霸凌主义)使世界经济雪上加霜。中国经济如何化解“天灾”、“人祸”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在疫情过后全面复苏,快速回归健康发展轨道,变被动为主动,变坏事为好事,这无疑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智慧、能力、魄力以及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都是一场“大考”。
习近平主席在与英法美三国领导人通话时对指出:“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战胜疫情。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相信经过努力,今年我们仍能实现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这表明今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没有也不会因为疫情而改变。这既是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体现大国担当,也是向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发出的新的动员令。
能否实现今年的目标任务,事关我国的国际形象、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也关系到我们能否实现全面小康和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面对目标任务,容不得半点犹豫和徘徊,更容不得半步偏离和退却!需要的是全国上下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勇往直前,需要的是群策群力、只争朝夕、顽强拼搏!要求各级各方面要在排难纾困上多用实招,在措施落实上下真功夫。要实现今年经济社会的目标任务,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的全面胜利。在经济领域我们应该努力做到:
国企特别是央企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是我国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在国家需要的关健时候,应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有大作为,要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完成国家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同时提前布局和承接更多的项目工程建设,用大项目大工程带动相关产业的振兴和产消市场的兴旺。国企(央企)其决策风险、政策风险、投资风险、法律风险应该说都是在政府的可调可控范围之内,在提振整个经济全局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国企(央企)不仅要立足国内,而且要走出国门,主动跟进“一带一路”,用我们的资金、技术、人才、材料承揽更多的国外大工程大项目,不仅为国家赚回更多的外汇,为人民币走向世界打牢基础,而且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遍布全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和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方面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作出应有的贡献。
民营企业就象千千万万个草根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阳光雨露下,不断成长壮大,现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有感恩的心态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义情怀,想国家之需,应国家之急,成国家之事。在复工复产上开新局,在扩大投资上迈大步,在创新创造上出业绩,在解决就业上见实效。要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经济政策,用好用足政策红利,特别是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有关减税让利、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贴息政策等等,要及时了解信息,专人专项跟进。在用好外力的同时,还要同时练好内功,强管理、拓市场、创品牌、稳效益、作贡献,用行动再次证明:中国的民营企业是顾大局、敢担当、有作为的经济主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需要的关键时候,同样表现不凡。
在当前情势下,投资、消费、外贸仍然是有效提振经济的重要段。这里主要讲投资和消费。银行要成为投资输血的主渠道,除保障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所需资金外,要切实向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倾斜。贷款抵押、担保一直以来是“融资难、融资贵”难以解决的瓶颈和梗阻,地方政府应通过政府担保基金(可从政府债券、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部分)来解决,排解银行的后顾之忧。民营企业所作的贡献主要在地方政府,改善政务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更何况政府有足够的经济、行政和法制手段,担心可能的担保风险是没有必要的。发展环境决定要素流向,只有发展环境好了才能激活微观主体活力,才能激发民间或社会投资的热情。消费虽是个体自主行为,但在政策的引导下会激发巨大潜力,拉动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最大的消费是房子、车子,在特定的时间内,适度放开某些大宗消费产品的限制对拉动经济增长是有帮助的。在我国这样的制度优势下,怕的不是“放”,怕的是“收”,收得不适时、不适度,怕的是一刀切式的急刹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