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登录_上海浦东本地乡土物种“聚宝盆”重现稀有动植物

恒达注册首页 www.shmcws.com 刚刚 737次浏览

竹叶花椒、龙舌草、饰纹姬蛙……上海本地一些近乎绝迹的动植物在浦东宜嘉苑生态保育区内自然生长,这里也成为本地乡土物种的家园。

 

近日,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的以“亲近自然,振兴乡村”为主题的“SEA-Hi”论坛上,城市荒野工作室创始人,上海万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郭陶然表示,乡村振兴跟乡土生态和物种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态的宜居乡村离不开本地动植物物种的存在,保存和使用好这些本地物种,并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他们,也是城市荒野工作室创办宜嘉苑生态保育区的初衷。

 

上海曾是一座发现过许多新物种的城市,有不少植物新种在上海发现并首度命名。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为干扰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上海的本土物种逐渐减少,狗獾、猪獾等小型野生动物在市区已基本消失,萤火虫在郊区也已经难觅。

 

“比如无斑雨蛙,最早采集并鉴定这个物种的地方是在上海,但现在,已经十几年没有再看到过这个物种出现,很可能绝迹了。” 郭陶然介绍说,其实根据老一辈的野保工作者的回忆,在原南汇或是郊区的农田里,有大量的无斑雨蛙,多到当地村民抓过来当鸭子饲料,但现在大量消失,原因与我们的生产方式的改变,比如农药的大量使用有关。

 

近年来,城市荒野工作室对上海乡土物种进行搜集,并与浦东相关部门合作,在3000平方米的宜嘉苑生态保育区开展乡土物种的生态恢复实验。在寻觅和保存乡土物种的基础上,经过三年时间把这片原有绿化通过生态修复方式,变成了拥有包括400多种乡土物种共同生存的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这里也成为上海首个乡村物种生态修复示范项目。

 

“这个案例现在看下来非常成功,证明了这样的修复是可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自然的原有的乡土特色的风貌,而不是大草坪、树林之类现代的标准化的东西。因为人们去乡村,就希望有这样的野趣。” 郭陶然表示,如果在农村建设中,把原有的乡村的植物、特殊的风貌都破坏了,而变成了一个城市化的风格,丧失了原有的特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那种感觉也彻底消失,乡村也不会有吸引力了。

 

而乡村本土的特色,也是保持乡村活力、振兴乡村的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认为,乡村振兴的目标不应该是日益都市化,而是应该回到传统的江南村镇,成为一个只要人们愿意就可以从城市回去的地方。


 

(来源:浦东时报)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