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开户测速_100余场报告、700多人与会 首届“野生植物保护大会”圆满落幕

恒达注册首页 www.shmcws.com 3年前 (2021-08-12) 231次浏览

  12月12日至14日,首届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大会在山东烟台召开,来自全国科研机构、院校、植物园和动植物保护相关协会和机构的700多位人员与会,百位专家学者就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多个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未来工作方向等做了专题报告。本次大会以科学保护、法制保障、有序利用为主题,由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联合主办。  
困难重重

  原国家林业局局长、中国林学会理事长赵树丛在大会致辞中谈到,我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高等植物3.5万多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0%,居世界第三;我国还是世界上园林花卉植物最丰富的国家,种类超过7500种;中国较古老的植物约占世界的62%,水杉、银杏等都是残存在中国的“活化石”;我国还是世界栽培植物的四大起源中心之一,有用材林木达1000多种、药用植物4000多种、果品植物300多种。   丰富的植物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但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在大会上指出,我国植物类型多样,保留了不少古代植物向现代植物演化的“植物足迹”,而且特有属、特有种繁多,植物间亲缘关系复杂,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也使得植物的地域分布复杂,这些都给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目前,全国已建各类自然保护区2747个、国家公园10个,大部分是以保护森林生态和特有动植物为主的保护区;我国有190多个大型植物园,收集、栽培、保存了2万多种植物。然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汪小全介绍说,现在保护区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8%,但现在被保护物种不及总量的60%,而且旗舰生物群类是大部分自然保护区设置和重点保护的目标,存在自然保护地和贫困区的高度重叠,表明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非法贸易、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形势严峻。   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德元在发言中表示,我们现在当务之急是厘清保护对象。以牡丹为例,植物保护名录的红皮书里黄牡丹是受保护的物种,但黄牡丹在云南、四川、西藏一带是分布广泛且较为常见的品种,真正濒危的是西藏的大花黄牡丹,而在林芝原本作为样本观察的植物群落因为采挖、修路、建筑等消失不见。如果不明确保护对象,那么珍稀的濒危植物资源就会因在“大保护”中没得到足够的重视而流失。  
资源转化利用

  袁隆平院士的“野败”和李振声院士的“长穗偃麦草”是利用野生资源杂交育种的典型案例。野生植物资源除了在杂交育种、基因保留方面的作用,还是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链平衡有重要作用。科学研究表明,每种植物的消失可能导致30种其他植物生存受威胁,而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因素,现在的生物灭绝速度比正常速度高一千倍,而且还在呈加速趋势,这在未来可能导致崩溃性生态危机。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斌在大会致辞中提到,中央高度重视森林和植物保护工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改善野生植物栖息环境,打击非法交易活动,也提倡保护与应用结合,如按比例采挖,保护和抚育相结合,引导培育野生植物的保护和利用。   野生植物资源不仅在粮食育种上有突出贡献,在自然生态保护、药用、观赏花卉开发等方面也有重要建树,“用起来”或许是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有效方式。例如结缕草、高羊茅等耐旱、耐践踏的草种在草原恢复、城市绿地建设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山丹花、旱金莲等可作观赏花卉,麻黄、黄芪等是重要的中药材。   作为我国专门从事药用植物保护与利用研究方面的专家,魏建和介绍说,我国医药配方中常用的中草药品种有1000多种,全国人工种植药材超过300种,种植面积超过5000多万亩,我们积极倡导推广回归自然的药用植物野生抚育种植方法。以人参为例说,科研人员摸索出把人参种子播撒在适合人参生长的环境里,然后让种子野生成长的方法。目前,仅吉林省,野生抚育人参就有100多万亩,严格控制采收,既绿化了环境,又收获了野生人参。此外天麻、连翘、甘草等已经出现大面积的人工种植,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

 
寻求协同联动

  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既是专业人员的领域,也是社会大众的责任,既是全国性工作,也是全球性使命。   1992年公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载濒危植物398种,然而因气候和人为因素变化,已经使得植物资源的状况发生改变,对于哪些植物应该优先保护、应享受何种保护级别,需要一个评判标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组组长兼“物种信息和大数据平台”主管覃海宁推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价体系,并根据2008年至2012年评估结果编辑了“中国植物红色名录”,分析我国植物区系受威胁状况。谭海宁介绍说,按照IUCN的测算方法,对野生植物资源实行数据量化管理,能为植物保护提供长效监控网和数据支撑,也是与国际动植物资源保护接轨的方式。   汪小全则在报告中提出了平衡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的“N%”自然比例,提出建立“N%全球研究协作网络”,形成国际认同的计量方法,并测算中国N%的保护地空间布局。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主任陈进讲解了植物园体系的“零灭绝保护计划”。陈进认为,植物园的本质实际上是一个保护机构,那么植物园能否扮演一个地区领导者的角色,整合保护力量,从而实现该地区物种的生态“零灭绝”?为此2012年版纳植物园提出植物园联盟的“零灭绝保护计划”。首先对本土物种受威胁情况进行快速评估,然后通过目标地区开展拉网式实地调查,重新梳理野生植物资源。根据2013年数据,版纳植物园对345种濒危和易危物种仅保存了28%,而到今年受保护物种增加到了62%,并且在自然评估中“摸清家底”,发现143个物种在版纳的新分布,并发现了8个新种。现在全国直接参与的植物园有13家,覆盖了约37%的国土面积,陈进希望这个项目能成为植物保护实践的常态化工作。   植物渗透到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保护植物资源也不局限于科研机构,而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责任。与会专家们建议,应加大保护和宣传力度,对违法采挖、贩售珍稀濒危植物加大执法力度。   会议还围绕药用植物、兰科植物、芳香植物、森林多样性检测等主题开展了8个专题分论坛,就植物分类学、植物资源的开发应用等作专题报告。一位来自东北林业大学的与会代表表示,大会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互通研究成果,并让科研单位和行政单位真正碰头交流。大会也有利于后续工作展开,例如在濒危物种的划分上,不同植物专家能根据自身经验给出更准确的建议,对于濒危植物资源的保护无疑会变得更准确、更有针对性。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会长黄建华作大会总结发言。他表示,大会梳理了全国野生植物保护领域的科学成果,让大家了解了全国濒危野生植物的分布和保护现状,并交流野生植物保护经验和方法,也发出了修订保护名录的呼声。大会期间,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第三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野生植物保护贡献奖评选奖励办法》,会后将启动该奖项的评选工作,鼓励在野生植物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