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卉报》讯 每到繁花盛景的春日,杨柳飞絮也随之而来,给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少烦恼。日前,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通过对北京杨柳飞絮情况的精准调查,全市五环内共有杨柳雌株28.4万株,园林部门将因地施策,有的放矢地开展杨柳飞絮精准治理,力争到“十三五”末明显改善杨柳飞絮现象。 近年来,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持续开展杨柳雌株资源清查。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市五环内共有杨柳雌株28.4万株,其中朝阳区10.7万株,丰台区6.6万株,大兴区6万株,海淀区3.7万株,东城区0.43万株、石景山区0.39万株、西城区0.39万株。 这28万多株杨柳雌株有超过6成长势良好,正值飞絮旺盛期,这也是京城春季漫天飞絮的主要原因。目前,除五环路以内,全市各区也对辖区内五环外的杨柳树雌株资源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开展了识别标记工作,形成了完整的北京市杨柳树雌株资源数据库,为今后综合治理杨柳飞絮提供数据支撑。 “杨柳飞絮虽然烦人,但杨柳树对改善北京生态环境所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治理飞絮切不可一砍了之。”中国林科院研究员张建国表示,杨柳树是北京绿化的主力军,仅杨树就占全市森林面积的近一成,森林蓄积量更是占全市总蓄积的42.2%。 为了在不破坏杨柳树生态功能的前提下治理飞絮,市园林绿化部门提出因地施策、集中治理的工作方案。医院、幼儿园、学校、城市公园和大型社区等重点区域人流密集,飞絮对市民影响大,要重点治理。农村地区和近郊人口密度小,杨柳飞絮的影响相对较小,作为缓治区域,根据影响程度,逐步进行治理。而山区和远郊区,人口密度小,杨柳树分布又比较偏僻,则让杨柳雌株自然生长。 “除了日常治理工作,全市还将通过源头控制,结合树种更新升级,逐步减少杨柳雌株的数量。”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在城镇绿地、公园和新农村绿化等绿化建设中将严禁使用杨柳雌株,并通过科学配置树种,营造多树种、多品种、乔灌草结合的混交林模式,不断增加园林绿化树种的多样性,提高物种的丰富度,实现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 同时,在各项绿化工程中,把杨柳雌株作为优先改造更新的目标,在绿地日常养护中,也把杨柳雌株作为优先修剪、间伐的主体,并结合园林绿化工程,对现有老、残、病等杨柳雌株逐步更新改造,从根本上减少飞絮总量。
图为机场高速杨林大道治理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