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登录地址_以科技力量解决牡丹产业发展问题 首届北京牡丹文化节暨2019科技创新与牡丹产业发展论坛举办

恒达注册首页 www.shmcws.com 刚刚 248次浏览

  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素有“花王”美誉,除园林应用、盆花和切花观赏外,其文化价值和产品加工增值在产业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牡丹产业发展也面临更多新的挑战。   为探讨科技创新与牡丹产业的结合,促进牡丹产业可持续发展,日前,首届北京牡丹文化节暨2019科技创新与牡丹产业发展论坛于北京林业大学举办。来自15个省市区、58家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200余位主管领导、专家学者及企业家参加了本次论坛。  
牡丹全株可利用

  “牡丹全身是宝,如其花朵、叶片、种籽、丹皮、种壳和果荚等部位,均含有丰富的可开发利用的成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亮生介绍,牡丹花朵中的色素、花的香气、种籽中的籽油和根部的丹皮等都具有利用价值,他提倡实现牡丹的全株利用。   以油用牡丹的主栽种凤丹牡丹为例,其籽油、鲜花提取物以及花粉、籽粕中均被验证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重要成分。“凤丹籽油的功能性评价实验表明,其籽油可辅助降血脂、改善记忆和增强免疫力等。”菏泽天宝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毛文岳表示。此外,在添加1%到5%的纯露配方中,牡丹纯露自由基清除率为进口玫瑰纯露的6至7倍。毛文岳公布的一系列研究数据,直观说明了牡丹产品的功效。   陕西省林业局油用牡丹产业办公室主任鲜宏利在会上表示,陕西已栽培用于生产丹皮的品种4万多亩,油用牡丹栽培量逐年增加,规模达72万亩,且新增油药、观赏、休闲、康养与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牡丹园200多个,牡丹已成为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  
牡丹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国运昌时牡丹兴。牡丹的历史发展高潮正在形成,但其未来产业发展中仍存在诸多关键的科技问题。   首先是品种,不论是园艺花卉产业,还是油用牡丹产业,品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育种则显得尤为关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成仿云在会上提出了牡丹育种创新的两大条件,一是育种目标方面,要实现基于生物学性状的功能育种,如抗性、切花、油用等专用育种目标;此外,育种方式上,需基于育种目标的杂交和分子辅助选择。如牡丹与芍药组间杂交(IH)新品种,具有花期长、适应性广和产业价值高等诸多功能,品种优势突出。   二是繁殖技术问题。繁殖困难是牡丹产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传统嫁接繁殖仍是生产的主流,成仿云表示,传统的单芽靠接技术存在褐化严重、生根时间长(约150天)、生根率较低(50%至60%)、生根数少(1至2条)和移栽成活困难等诸多问题;而新技术(牡丹组培快繁技术)在消除褐化、提高生根率(80%至100%)、增加根数(5条)、缩短生根时间至80天和提高移栽成活率(达90%)等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技术。“但因种种原因,繁殖新技术尚未用于生产。”成仿云遗憾地说。   其三,专业化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缺乏或不成熟,降低了产业竞争力。“以油用牡丹为例,其高产的生理基础是什么?种植密度与栽培措施如何耦合?”成仿云在会上不断提出问题。事实上,油用牡丹的光和生理、水肥生理和生长发育(尤其是不同地区间)的生物学规律等均缺乏系统研究。此外,牡丹盆花和切花栽培也存在不规范、不标准等问题,牡丹的高效促成栽培技术亟待系统化和快速推广。  
科技力量如何发挥作用

  “经过国内外16位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我们了解到牡丹产业发展的大批研究成果。”成仿云表示,但科研与科研、科研与生产之间仍存在诸多资源重合和浪费。他倡议全国牡丹研究成果“联网”,协同攻关,在一些基础性研究方面各有分工,避免重复,并形成各自的研究或技术特色。   “学术研究和论文的发表固然重要,但解决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成仿云提出,科研单位需加强与企业合作,培育龙头企业更多依靠技术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此外,他建议各研究单位、相关协会以及企业研究机构平等交流,尽快建立促进牡丹产业发展的具有影响力的科技交流平台(联盟)。   论坛第二天,参会代表来到北京延庆参观延庆国色牡丹园、世界葡萄博览园及世界园艺博览会。适逢世园会的第一个主题竞赛:牡丹芍药国际竞赛开展,结合国色天香牡丹园种质资源、世园会牡丹芍药参赛作品展示,以及对牡丹繁殖和栽培技术、应用形式和产品开发的进一步探讨,参会代表对全国的牡丹科技成果及产业链现状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本次活动由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花卉协会、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延庆国色牡丹园、北京延庆世界葡萄博览园联合承办。

2019“科技创新与牡丹产业发展”论坛主要领导与嘉宾合影。

成仿云教授(左二)和参观者品尝牡丹花瓣

牡丹产业衍生产品

延庆国色牡丹园内工人在处理牡丹切花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