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苑·第三届园林古建高峰论坛5月29日在浙江湖州举办,园林古建的保护与利用再被提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园林古建的保护方式更多样了,新技术、新材料对古建保护贡献斐然,论坛上提及的几种园林古建保护材料与技术引起了从业者关注。
园林古建穿上技术铠甲
巴黎圣母院火灾事故之后,世界为精美的文化遗产受损而惋惜,古建筑防火也成为文保单位重点关注的问题。园林古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其灾后“修复”不如提前“防护”。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张克贵介绍,从古至今,防火一直是木质建筑的关注重点。古时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通过建筑象徽与符号表达防火的愿望。当代,新科技新材料的发展为古建提供了更有效的保护,其中阻燃材料是提高文物建筑防火保险系数的主要手段。 目前的阻燃材料有多厉害?浙江睿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对其研发的防火阻燃材料进行了现场演示。工作人员分别采用普通阻燃涂料、睿高阻燃材料、无阻燃材料的三组木屋经过同等程度的火舌侵蚀,10分钟后,无阻燃剂涂料的木屋基本被烧成了灰;涂了普通阻燃涂料的木屋木板变形、变黑了;相比之下,采用睿高阻燃涂料的木屋经过水枪冲洗后,木板依然保持着原有形状与颜色。 优质阻燃材料已进入古建保护领域,但国内关于阻燃保护的标准尚未成熟。园林古建与现代建筑不同,存在文化特殊性,保护时需有针对性地研发防火材料与制定防火方案。 四川消防所国家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副主任张翔在论坛上也提到,古建阻燃防火是一项交叉、多元的工程,不能只依靠某一单项技术。 除了阻燃涂料,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秉坚解析了中国古代建筑稳固持久的秘密。 张秉坚率团队从多处古建取样,鉴定出石灰中混合有糯米、动物血浆等多种有机成分。多项研究显示,有机+无机的灰浆成分应用于中国传统木质建筑,能形成更稳固的混合结构,提高建筑稳定性。预计未来,灰浆在建筑营造与古建修复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乡村振兴带来保护新机遇
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合理利用文化遗产是文物保护的有效方式,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筑苑》理事会特邀顾问张柏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增强文物的生命力与可持续发展力。在大力发展乡村振兴事业的今天,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此次论坛还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陆琦、福州大学教授关瑞明、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包志毅、同济大学教授朱宇晖、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国新、清华大学副教授罗德胤等业界专家,各位专家围绕传统建筑、绿色植物的重要作用、乡村改造的规划与理念等角度做了精彩分享。 专家指出:古建筑中纵横线条的搭配、师法自然的植物组合、与山水呼应的布局都可为当今的景观建筑建设所借鉴。在进行乡村规划时,规划师、设计师应融合传统建筑文化元素、梳理乡村的发展历程、总结文化的基本价值,从乡村的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中探索未来。然而,并非所有村庄都适合走文化旅游的路线,要因地制宜地发展。 本次论坛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主办,浙江睿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北京中研建科科研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湖州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协办。论坛同期举行了园林古建行业图书出版贡献奖颁奖仪式。 “筑苑”作为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的园林古建品牌,一直以丛书传承园林古建文化、以活动推动园林古建事业。自园林古建高峰论坛创办以来,得到了业界企业、院所、高校等的多方好评,品牌影响力亦在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