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国家,“CommunityGarden”十分普及,有一套成熟的运作机制和系统,可供居民申请、认养,并与社区治理、教育、科研、文化、旅游产业有着良好结合。 在我国,“CommunityGarden”被称为社区花园,还处于发展阶段。目前上海的社区花园项目相对集中,杭州、北京、深圳、广东、湖南、成都等地也有相关案例。 同济大学社区花园与社区营造分实验中心主任、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中心理事长刘悦来,长期从事可持续景观规划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他带领团队从2014年开始,在上海从事有组织的现代社区花园工作。 刘悦来表示,社区花园是社区民众以共建共享的方式进行园艺活动的场地,其特点是在不改变现有绿地空间属性的前提下,提升社区公众的参与性,进而促进社区营造。
类型
关于社区花园的分类,目前没有统一标准。依照国内现有的社区花园,从土地性质和空间使用上,可划分为街区型、住区型、校区型、园区型及其他类型。 按照发起方的不同,可分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共建的综合型社区花园。例如,一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以公益项目的形式推动的社区花园;还包括居民自发培训社区领袖,带动片区参与型的社区花园;由学校或中小学教师主动发起,配合教学内容、社团活动的社区花园;社区自主提案、营建与管理的在地共创小组型社区花园;社会广泛参与的普惠型社区花园等。 刘悦来认为,不同形式的社区花园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应对不同阶段和空间类型的策略,这些策略很多情况下会相互嵌套组合,以应对公共空间和共有空间的复合性。 另外,从社区花园的存续性角度,可分为长期落地的社区花园和临时性社区花园,后者包括快闪花园、科普装置、临展花园、花艺美陈等。 社区花园类型和形式不固化,玩法众多,快闪花园则更为新颖有趣。杭州植忆工作室设计师张艺瑶参与过杭州多家社区花园的设计与营造,她将目前的快闪花园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国外的“Pop-upPark”演变而来,在公共街区或绿地中搭建的临时性小花园。另一种是以做社区花园品牌认知、概念宣导为主,主要落地在商业办公社区场景、商业地产、有物业的小区、校园等。 快闪花园的开展,规避了社区花园场地落地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如土地所属权和长期运营维护等。还可通过这样的形式唤醒更多人的认知,解决一部分对社区花园的群众基础问题,反哺到社区花园项目中,以获得更多社会支持。通过现场营造,降低了人们参与的门槛,也吸引了不少年轻群体。
意义
社区花园作为社区空间微更新的一种,对参与者和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同于快速高投入的景观空间建设。其投入成本低,设计营造简单易行,实施效果小而美,居民可以参与其中。 当前,主流景观生产方式多为政府和企业采购的景观,居民大多只能被动接受和使用,没有选择权。“在此情形下,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到景观生产中,通过在地行动打造社区花园,深度连接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都市中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促成公共空间的共建与共享。从空间和风景园林角度看,社区花园改变了绿地的使用方式。”刘悦来表示。 张艺瑶认为,社区花园项目的开展,对处理和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三不管绿地具有一定参考意义,更对城市存量绿地的更新和景观提升有一定帮助。从使用者角度看,社区花园的出现对日渐疏离的邻里关系有所改善,有些长期持续进行的社区花园还可能在其建设过程中创造出一定的就业岗位。 一开始,往往只能吸引一些对园艺感兴趣的人,伴随着社区花园的参与式设计营建和后期运维,参与者的观念开始发生转变。“参与者逐渐理解社区花园是一个载体,在这个空间里能创造超越园艺的人与人的关系,并对其他成员保持开放性,让更多成员持续性加入。一般情况下,随着花园连接到的人越来越多,参与者对这个系统的信任也会越深,参与也会更多。”上海四叶草堂研究专员尹科娈介绍说。 几位从业者十分关注参与者的变化,通过参与活动,他们发现参与者成就感倍增,并对自我能力更加肯定。社区花园让市民收获幸福感,实现自我赋能,是一种推行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要体验。
问题
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的社区花园,也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难点和问题。 目前,社区花园暂未探索出一种可持续盈利的商业运作模式。通常建设方和运营方是靠有限的公益、企业等资金支持,尚处在“用爱发电”的阶段。社区经费往往用于民生保障项目,其次是硬件营造。相较于这些项目,公众参与的部分缺少经费支持,需要考虑多元化的渠道申请资金。 初期,居民普遍对于社区花园的认知度不高,整体参与积极性不高,尤其对于没有园艺经验的人。“前期开展较为困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团队一直在不断推动,加强沟通,居民态度与意识才得以慢慢转变。”有材伙伴品牌创始人、杭州绿马甲社区花园项目发起人吴琳莹告诉记者。 “社区花园的定位不仅是一片花草种植地,而是一个公共空间,需要承担庇护所、休憩、交流、儿童娱乐等方面的功能,每个参与者的需求和能力是不同的,多数社区居民缺乏共建意识。”尹科娈对此深有体会。 因此,“教育用户”的成本很高,在真正执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这恰是推进社区花园的难点所在。 运营一段时间后,社区花园的后期维护问题也逐渐凸显。“在设计之初,是希望通过社区自治的方式,将养护融入活动中,完成社区花园的后期维护。但从目前的经验看,在没有专人管理的情况下,还需要为社区花园提供基础的配套绿化养护支持,并通过一系列活动慢慢培养社区人员的养护和运营习惯。”张艺瑶结合自身参与的杭州社区花园案例告诉记者。 此外,社区花园构建中,食物和果蔬是非常好的设计元素和沟通媒介。但由于果蔬食品的安全性、果蔬产出后的分配等问题,致使果蔬的景观化落地并不易实现,这方面还需要得到相关机制和政策的持续支持。
未来
园艺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处在发展初期的社区花园正在以各种形式营造人人可以参与的园艺空间,突破原有景观状态,给园艺从业者带来观念上的改变,与此同时,培养大量民间园艺爱好者,促进行业发展。 社区花园的建设和推广,引发从业者对公共空间生产和运维方式的反思。刘悦来表示,社区花园实现了景观的社会价值,使园艺回归到自然生活,居民深度参与自己所在社区的空间更新和社区建设,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已然成为一种趋势。 投身到社区花园中的从业者也在不断尝试和探索。张艺瑶告诉记者,对社区花园的商业探索,是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社区鲜花团购需要许多线下前置仓,对花材进行简单处理和分包。如果将前置仓以及处理、分包的工作放到社区花园中,可以创造出一些就业岗位,满足社区中的部分就业需求,达到一个商业循环。”这是张艺瑶对未来商业运营模式的思考。 据尹科娈介绍,她所参与的社区花园项目中,20%的核心志愿者是社区花园的运营主力,承担着大部分花园养护的责任,而80%的普通志愿者和社区居民时间和精力投入都比较少。参与者以社区老年人居多,其次是社区里带孩子的家长,年轻人参与的相对较少。未来需要吸引更广泛的人群参与进来,包括商户、企业、学生、白领等。 在社区花园的实践与推广中,离不开多方力量的支持与协作。据了解,杭州地区的有材伙伴和植忆工作室,均与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杭州日报、桃源里自然中心等机构保持着良好合作。未来,从业者也希望能有更多平台、更多人加入进来,共同探讨分享,促进社区花园的推广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