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公测_农业科技与祖国共奋进同辉煌

关于恒达平台 www.shmcws.com 4年前 (2020-03-04) 257次浏览

河北省张家口市塞北管理区的指针式喷灌设备在田间作业

特聘农技员详细解答贫困户改接园喷肥问题

在湖南省双峰县八仙村千亩双季稻种植示范基地,梓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驾驶收割机在抢收晚稻

猕猴桃联盟专家指导修枝

农业植保人员在河北省故城县东北屯村麦田操作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的第70个不平凡的春秋。站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节点上,回望中国农业科技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在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在一代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发生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变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对支撑引领农业农村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70年来,我国从几个农业试验场,发展成全球最完整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层级架构完整,涵盖科研、推广和教育等领域,机构数量、人员规模、产业和学科覆盖面均为全球之最;在科研体系建设上,我国建立了中央、省、地三级农业科研机构系统,目前地市级以上农业科研机构的数量达到了1035个,机构和人员数量跃升至世界第一;在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上,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先后经历了艰难的创建期、市场和体制改革双重冲击下“线断人散网破”阵痛期,如今进入新时代“一主多元”的融合发展期,各级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为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上,我国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先后经历了农民业余学校、识字运动委员会、干部学校、“五七大学”、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一主多元”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在提高农民科学生产、文明生活和创新经营的科学文化素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70年来,我国从“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发展成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在品种培育上,我国以矮化育种、远缘杂交、杂种优势利用等为代表的重大技术突破,促成了五六次作物品种更新换代,粮食单产从新中国成立初期69公斤/亩增加到目前375公斤/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在病虫害防治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体系,确保没有发生大面积重大生物灾害;在设施农业上,从北方冬季只能吃上储存的萝卜白菜,到依靠设施农业生产,实现了新鲜蔬菜和水果的周年供应,打破了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从塑料大棚、拱棚到现代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形成持续发展、总面积达到其他国家总和5倍以上的设施农业规模。

70年来,我国从依靠“一把尺子一杆秤”的科研手段,发展成设施完备、装备精良的科技创新条件平台体系。我国农业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从点到面、从小范围到大规模,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农业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科研条件能力建设规划,配备了一大批科学仪器设备,实施了科研单位的房屋修缮、基础设施改善、仪器设备购置及升级改造,大大改善了各级农业科研机构科技基础条件;在科学与工程研究类平台方面,建设了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国家动物疾病防控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等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省级农业重点实验室,拥有了一批农业领域的“国之重器”;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平台建设方面,围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工程化技术、重大装备及产品研发等,建成了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作物改良中心(分中心),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平台建设方面,围绕农业科技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建成了一批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农业农村部野外观测试验站、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和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夯实了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基础。

70年来,我国从“人扛牛拉”传统生产方式,发展成了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现代生产方式。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在部分领域、部分环节逐步实现“机器换人”,显著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农业机械化加速推进,开展了涵盖耕作、田间管理、收获及后处理等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技术创新与设备研制,200马力级拖拉机实现了量产,10公斤/秒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割机广泛应用,在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生产环节初步实现了“机器换人”,农业机械向着高效智能、节约环保、舒适便捷和个性化、专业化方向不断发展;农业工程化加快推进,设施大棚、智能温室、智能化养殖设施等设计与建造技术和模式不断改进,植物工厂、育苗工厂、养殖工厂和动植物种养殖的自动化管理、智能化控制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深海抗风浪网箱、大型养殖平台紧跟全球发展步伐,目前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已位居世界第一,设施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4%,有力保障了我国蔬菜、肉蛋奶和水产品周年生产、长期供应;农业信息化加快推进,农业信息获取、分析决策、智能控制、信息服务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不断加快,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便捷化等取得明显进展,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方面产生革命性影响,农业信息技术为延长农业产业链、培育新业态提供了有力武器,逐步进入以信息为生产要素,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自动化、智能机器人应用为特征的智慧农业阶段。

70年来,我国从“大水、大肥、大药”的粗放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方式。我国的基本国情、资源禀赋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必须走“一控两减三基本”(控制农业用水,化肥农药减施,农作物秸秆、畜禽废弃物、农膜基本回收利用)的绿色发展道路。在农业节约用水上,我国先后建成了400多个灌溉试验站,在旱作节水、滴灌喷灌等科技领域的理论方法、关键技术、重要装备以及管理规范等方面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成果,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66亿亩。在化肥农药科学施用上,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增产导向的过量施用,向目前提质导向的科学施用转变,实现了化肥农药从过量施用到现在的零增长、负增长转变。全面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模式,实施了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创制了一批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农作物生物防控技术迅猛发展。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上,农作物秸秆从单纯的燃料化向燃料化、原料化、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等多用途综合利用转变。畜禽养殖废弃物由直接排放向集中处理、循环利用转变,农膜使用带来的耕地“白色污染”,正在通过机械捡拾、统一回收处理、生物降解等方式逐步得到控制和解决。

这70年,是中国科技发展改革和腾飞的70年。从国家科技战略到农业科研单位,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从农民培训到企业创新,可以说中国农业科技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中国农业科技,将创新之力注入广袤田野上的每一寸土地,与时代同频共振,与祖国共创辉煌。

然而,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决不能丝毫懈怠,因为辉煌只属于过去,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挑战。回顾历史,砥砺前行,汇聚力量,创新发展。当前,我国正处在新的发展时代。这是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丽中国的新时代,这是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时代,这是依靠原始创新推动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新时代。新时代农业科技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农业强国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三个面向”,以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攻克农业核心关键技术为突破口,统筹配置科技创新要素,重塑新时代中国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水平。

来源:农民日报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