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恒达注册首页_大棚里来了农业专家 贫硒土地长出富硒水果

关于恒达平台 www.shmcws.com 刚刚 281次浏览

 

     近日,一种富硒葡萄悄然进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水果市场。由于产量小、需求大,这种新品种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色泽鲜艳、口味独特”,是消费者给它的评价。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种富硒葡萄营养价值高、口感甘甜,却很少有人知道它来自何处,又是如何被种植出来的。要搞清楚这件事,就必须要从呼和浩特市的科技特派员说起。

  专家型科特派常驻工作站

  “这几天,我们基地的十几棚富硒葡萄正在陆续上市,零售价要高于普通葡萄,棚内的采摘价则比普通葡萄高一倍多,尽管如此,仍供不应求!”7月初,记者前往呼和浩特市大山大海农牧业专业合作社采访,该合作社经理王永军指着棚内紫红色的葡萄高兴地说。

  很早之前,王永军就萌生了种植富硒葡萄的想法。他从研究、试种到技术成熟、实现产品上市,用了三年时间。但是对于一个全新的水果品种来说,从诞生到占据市场用三年的时间,似乎不算长。从无到有,王永军的技术灵感和种植知识,多亏了内蒙古农业大学李小燕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和悉心指导。

  李小燕从事果蔬种植技术研究已经二十多年。2014年,她被选派为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员队伍中的专家型科技特派员,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和团队的技术成果开始大量运用到了当地设施农业的生产实践中。

  呼和浩特市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张建中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说:“像李小燕这样的专家型科特派,呼和浩特全市有20人,都是从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选出的农业和生物学专家,主要围绕呼和浩特市重大科技专项,担负着研发新型农业技术、对现代农业进行技术指导、培训骨干科技特派员和新型职业农民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推广专家们的先进技术和成果,呼和浩特市探索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模式,让专家型科技特派员常驻工作站,进行新技术的研究、试验和示范。李小燕及其团队的工作站则主要示范“富硒水果的种植技术”。

  经过李小燕三年的悉心指导,加上自己的摸索实践,王永军的产品一上市,就创造出每棚收益4万元的成绩。

  科学方法加速农民致富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增强人体免疫、抗癌、延缓衰老等功效。近年来,富硒大米、富硒茶、富硒小麦、富硒蔬菜在内蒙古自治区很多地方已形成产业化,但是富硒果品的研发在当地一直是空白。原因在于,内蒙古地区的土地本身是贫硒的。

  “我们不能因为这种客观条件而放弃科学的发展思路,一条路走不通,我们就要通过其他路子想办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才是科技的奇妙之处,才是科技特派员的使命所在。”张建中说。

  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实验室,李小燕带领团队持续进行着包括富硒葡萄、富硒草莓在内的新品种水果研究。专家型科技特派员平台的建立,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实验和实践空间,新技术有了用武之地。

  而本身就是科技特派员的王永军,有着丰富的设施农业种植经验和超前的经营理念,他与李小燕教授的新技术推广不谋而合。

  2015年,合作社申报并获批了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员专家工作站,将21栋高标准厚墙体日光温室全部种植了富硒葡萄。李小燕教授也应邀进驻基地,将王永军作为骨干科技特派员培养对象,开始了“富硒葡萄”示范种植。

  李小燕团队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生产的“氨基酸硒叶面肥”,结合其设施富硒葡萄栽培新技术,通过不同硒浓度处理,在87-1、无核白鸡心、夕阳红三个葡萄品种上开展富硒试验示范,主要通过叶面喷施,让氨基酸硒通过叶面吸收转化到葡萄果实中。

  “我们通过检测在不同浓度下的葡萄果实的硒含量及其品质的影响,选出最适合的喷施浓度,为推广富硒葡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三年的实验试种,对葡萄喷施氨基酸硒叶面肥后,经检测葡萄果实中的硒含量显著提高。”李小燕说。

  王永军告诉记者,富硒葡萄的高科技含量和高成本,决定了其价格是普通产品两倍以上,但是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高价格已不再是销售难题,相反成为农民致富的加速器:“从上市到现在,我没有因为销路而发过愁。”

  近年来,内蒙古的设施葡萄生产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葡萄生产基地,成为内蒙古果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让制度成为一句空话

  以大棚为家,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市专家科技特派员的工作常态。在大山大海合作社的大棚里,李小燕边低头工作边向记者介绍,如今,她指导的富硒葡萄示范种植区,已成为呼和浩特市科技创新的示范点和观摩区,起到了技术引领的作用,逐步实现了以点带面、从基地向基层辐射,带动了更多的科技特派员推广普及这些新技术,让更多的种植户从中受益。与此同时,她的团队从今年起还承担了富硒草莓的技术指导和推广项目。

  在呼和浩特,像李小燕这样的专家型科技特派员数量日益增多。科技主管部门以归属地为依据,分别成立了科技特派员工作团,同时按专业归属,成立了专家团,细分为蔬菜、果树、食用菌花卉、畜牧、综合服务5个专家组,每个专家组带领10名以上的骨干科技特派员,骨干科技特派员辐射基层科技特派员,形成了一套专业性、针对性更强的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一些新技术、新成果也通过这种方式逐步推广开来。

  而在此前,科技特派员在服务形式上,采取了单一的个人、点对点的服务,难免会受到专业限制而影响到帮扶质量,同时也存在科技特派员数量不足等问题。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局长张振说:“王永军的成功直接证明,‘专家型科技特派员’绝不仅仅是呼和浩特市科特派制度上的一句空话。将新技术推广出去,将科研成果变为现实生产力,需要我们将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制度创新真正落实到农民的土地上,并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已经选派科技特派员5022人,科技特派员累计实施科技项目500项,创办企业400多家,组建协会及各类经济合作组织700多家,形成利益共同体900多个,科特派已成为自治区农牧业科技创新和脱贫攻坚战线上的一支科技骨干力量。

来源:科技日报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