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注册_“传统农业大市”德州,现代农业风正起

恒达注册首页 www.shmcws.com 刚刚 260次浏览

 前言
  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历史上德州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码头,是南北文化交流、交通之要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德州市历届党委、政府勇挑重担,积极探索,科学谋划,推动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
  作为农业大市,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德州市将乡村产业振兴作为源头和基础,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智慧农业,培育发展农业“新六产”,推进一二三产融合,着力打造京津冀鲁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周边城市“放心农场”,同步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走进“传统农业大市”德州市,智慧大棚里,环境控制系统自动调节温湿度,番茄在最适宜的环境生长;土蛋鸡养殖基地里,全自动上料、除粪、输蛋,鸡健蛋鲜;大田里,无人机低空喷洒农药,均匀快捷节省;农产品加工车间里,家门口就业的“农业工人”,忙碌在流水线上……在德州,传统农业不再传统,现代农业方兴未艾。
  凭着“大块头”的项目引进,“大手笔”的科技投入,“高水平”的产业规划,德州正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努力奋进。
引进资本,
打造智慧农业

  8月初,又一批外地客人前来参观考察临邑县智慧农业大棚,对其巨大的棚体面积、高端的科技设施、先进的管理手段以及产品的高品质高产量,啧啧称奇:温控系统提供舒适的恒温环境,幕帘系统提供充足的光照环境,滴灌系统提供高能营养…大棚里处处涌动着现代农业与高科技深度融合的气息。
  智慧农业大棚是临邑县倾力打造的一个现代农业重点项目,由中建材和青岛浩丰合作建设,总投资1.7亿元,单棚面积达105亩,于去年10月建成运营,预期3年达产,年供应量5100吨,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
  在这样的环境下生产出的番茄,每串能卖到12块钱。“有人问为什么我们的西红柿能卖这么贵?答案就在这高科技。我们利用国内最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西红柿,没有药残,不施化肥,是真正的无公害农产品。”凯盛浩丰(德州)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铁军说,在临南镇智慧农业产业园内,还将建设7个这种标准的“智慧大棚”,全部建成后,年产番茄将达到3.4万吨。
  “智慧农业大棚之所以能被称为农业工厂,是因为这里采用全自动化设施,像工业流水线一样。传统农业中过度使用水肥造成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环境恶化、农产品安全无保障等一系列问题,都能够从根本上避免。”马铁军说。
  临邑县委书记林春元认为,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带动,引进高端农业项目的意义在于打通了技术、建设、管理、运营、市场各方面的瓶颈,能够串联起各种生产要素,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贯通发展。以养鸡业发展为例,临邑县德平镇有许多养殖户,但分散养殖、技术落后、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差,而德州壹号土蛋鸡养殖项目建成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基地由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的,存栏土蛋鸡200万羽,采用智能化管理,自动化水平全国领先,达产后年可提供优质土鸡蛋6.5亿枚,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如果说临邑县的种养技术足够震撼,那么位于平原县的一处粮食种植基地同样颠覆传统。去年,平原县立足农业大县的资源优势,重点引进农业“新六产”企业——鲁望集团,一期以亩均1000元的价格,流转桃园街道吴家庄、张麻村、赵庄村、贾庄村等9个村庄5000多亩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现代农业。该集团斥资2000余万元购置农业机械,并建设了农机库、仓库烘干设备、办公室、为农服务中心等。
  粮价低迷,地怎么种才能创造最大利润?鲁望集团总经理李琦给出了他的答案——“规模化+智能化+融合化”。“麦收时,我们一天完成近1200亩地小麦收割、玉米播种,全程机械化,收获了2300多吨小麦。粮食不落地,按每公斤2.42元的价格,直接送到了鲁粮集团,秸秆按每吨350元的价格直接卖给了相关企业。”李琦说,平原的土壤条件比较好,而且基本农田的面积比较大,适宜大规模种植。”李琦说。
  “我家里本来有十七八亩地,全流转给鲁望集团了,现在我也在这个公司上班,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8月5日,山东鲁望农业发展集团农机手郑雷说。和郑雷一样,当地已经有40多位农机手成为鲁望集团的员工。
规模化经营,
增产增效绿色生产

  小麦返青时节,在临邑县德平镇富民农机合作社小麦田上空,能看到一架六旋翼无人机来回穿梭,机身下侧喷出圆环状的白色药雾。操纵这台无人机的是全国人大代表、富民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魏德东。
  “目前,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种地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妇女,这部分人普遍存在盲目施肥、盲目用药以及过量用种的现象,违背了国家提出的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目标。”魏德东说。武城县农林局局长张学丰就入社前后土地利用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家一户耕种,仅必需的沟、渠、埂、路就占耕地面积的5%至10%,入社后把一些沟、渠、埂、路平整完,武城县试点村共增加耕地面积130亩,预计粮食增产13万公斤左右。
  张学丰所说的试点,是去年8月武城县推动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首批启动48个村,入社群众2400户,集中经营土地1.074万亩。
  武城县郝王庄镇草一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崔洪伟成了合作社的带头人。采访中,崔洪伟交给记者一张《小麦、玉米种植投资明白纸》,详细列出入社前后旋地、播种、浇地、撒肥、收割、虫药等23项开支。“入社前每亩所需费用是929元,入社后每亩798元,减少了131元。把这个账算明白,更能调动老百姓入社的积极性。”崔洪伟说,目前有200多户村民入股,比例占到全村的60%。崔洪伟说,成立合作社的目的是把零散的土地连方成片,便于机械化农具耕种收割。
  张学丰介绍,在试点村合作社,全部实行二次分红的模式,第一次保底分红,由合作社根据农户土地入股数量,按照每年每股协议价施行;第二次分红将盈余部分的50%分给社员,其余50%用于合作社运转和村集体收益。不仅如此,该县还试点合作社购买政策性和商业性两个保险“兜底”,遇到灾年,每亩地还能有750元的保险收入,有效解除了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规模化经营更能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每年夏天,夏津县瑞丰源果蔬合作社的所有大棚都会休耕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合作社用石灰闷棚。“别小看闷棚这个细节,土里的大部分病虫害就被杀死了,这也是我们生产绿色蔬菜的根本。”合作社生产部总经理张兴龙说。
大数据与农业融合
打造放心菜篮子

  德州素有“山东北菜园、京津南菜园”之称。成为京津冀、济南等周边大城市的“放心农场”,是德州农业的发展定位。要达到这一目标,如何确保农产品安全放心?
  以蔬菜源头追溯为例,在齐河县的德百超市,只需扫一下金鲁班蔬菜包装上的二维码,手机上即可出现一个清单:“我的体检报告”告诉你蔬菜上的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谁买的我”告诉你采购单位和送货时间;“谁送的我”告诉你配送人员和配送车辆信息等。“施有机肥,用物理方式防虫,每批次进行农残检测。”齐河县山东金鲁班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每批蔬菜进入超市,至少经历3次检测。
  作为农业大市,德州市设立了省级蔬菜质量检测中心,各镇和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均设立了农残检测站,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也设立了监测点,确保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
  “利用大数据平台,我们可以获取每个地块的周边环境因素、土地利用类型、农作物长势等农业生产大数据,为农户提供种植、管理、加工、营销等全程托管服务。”在禹城市财富广场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指挥中心,禹城市农业局副局长李涛说。
  “我们通过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在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管理效能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打造新动能。”禹城市委书记张安民说。
  走进禹城向阳坡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技术员正通过手机APP对各个蔬菜大棚温度进行远程控制。“今年,我们积极与市里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合流,今后将借助这个更大的平台与市场对接,助推公司发展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向阳坡负责人霍春亮说。
  禹城市辛店镇视界牧业牧场通过大数据平台,不但实现了奶源全程监管可追溯,就连粪污处理,都能够被实时监测。近年来,德州市坚持顶层设计、高标定位,着力推进“放心农场”建设。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培育发展了一大批农业规模化龙头企业。目前,德州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4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8家、省级45家,市级及以上225家。预计上半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0亿元,同比增长10.3%;利税90亿元,同比增长8.6%。全市农民合作社达1546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0家、省级示范社247家;家庭农场2785家,其中省级示范农场29家。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