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平台登录_“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结硕果

恒达注册首页 www.shmcws.com 刚刚 476次浏览

    7月的阿联酋迪拜滨海沙漠地区,由袁隆平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在这里完成了一项“近乎不可能”的挑战,取得了海水稻种植的成功。这将提升沙漠地区的粮食产量,改善生态环境。

  距离迪拜5000多公里外的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的中哈农业创新园内,由中国专家研制的小麦亩产达319公斤,比当地品种增产了32.7%。不仅如此,创新园内还开展了优良品种、节水灌溉、农资农机等领域新产品的试验、推广和经营。

  农业合作一直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头戏,“一带一路”沿线是中国开展农业合作的重点区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农业领域不断加强合作,签署双边农业合作协议,为双方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新机遇。

  农业投资在一带一路中绽放光彩

  2014年底国务院便明确由当时的农业部牵头成立农业对外合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统筹协调建立了农业“走出去”重点项目库,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项目500余个,总金额达1500亿元,涵盖了种子研发、种植基地、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产品集散、畜牧养殖屠宰、渔业等领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中国已与6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120多个农业合作协议;在“一带一路”投资农业项目200多个,投资额700多亿元。

  在乌兹别克斯坦,新疆的耐盐小麦产量比当地肥沃土地的小麦产量还高;在俄罗斯,来自黑龙江的企业是中国公司在当地进行土地开发的绝对主力;在乌克兰,有10万公顷农田将用于农业合作,成为中国最大的海外农业合作基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属于发展中国家,农业资源好,市场潜力大,同时对先进农业技术存在需求,与我国合作的空间十分广阔。”中国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农业企业虽然积极“走出去”,但总体仍处于探索阶段。农业企业“走出去”可以拓宽企业的生存空间,但不要盲目“走出去”,要利用好当地的环境和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根据去年发布的《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今后沿线各国将构建农业政策对话平台,强化农业科技交流合作,优化农产品贸易合作,拓展农业投资合作,加强沿线国家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和民间交流,推进全球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走出去”要深修内功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带一路”中的农业项目建设带动了中国农业技术、设备和劳务的输出,农机产品将成为未来农业国际合作中受益的项目之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农机出口总额284.4亿元,累计同比增长9.27%;饲料机械出口同比增长54.65%,拖拉机出口同比增长47.08%。

  不过,不同国家的土壤、农产品种植规模、农业经营方式都有所不同,农业机械企业需要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及农民需求后,研发适宜的农业机械才能更好地开拓当地市场。对此,李国祥表示,我国农机企业只有加大研发力度,在技术上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才能更好更快地“走出去”。

  在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主席、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看来,“一带一路”沿线的农业国际合作,在带给中国农业企业更公平的发展平台的同时,还将帮助中国农产品品质提升,助力全球农业互助模式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会加速中国农业人才和农业技术的国际化发展,还将给普通的企业更多发展的机会,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马增俊说,除了国有企业、百强企业,“一带一路”建设还应引导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做大做强。“农产品的安全是农业的核心。作为农产品输出大国,我们在积极‘走出去’的同时,也在借助‘一带一路’

  建设‘引进来’,只有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才能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一带一路”建设带给中国农业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中国将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与沿线国家一道,在既有的多双边合作机制框架下,兼顾各方利益,尊重各方诉求,推动“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向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迈进。

  来源:《国际商报》

喜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