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位于文昌的海南省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专项示范基地,一台花生摘果机正轰隆隆地作业。这边三两农户将一把把花生秧送进机器,那边一颗颗花生果很快就被装袋,效率很高。
这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花生课题组引进改良的花生摘果机。该课题组负责人杨伟波介绍,一般情况下,一人一天只能完成约三四分地的花生摘果,而使用该设备,一天可以摘约80亩地的花生,不仅提高了花生摘果效率,还节约了人工成本。
海南日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除了花生摘果机外,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花生课题组还将在该示范基地推广使用花生分段式收获机、花生联合收获机、花生烘干机、花生播种机等设备,从花生种植的多个环节入手,提高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
据了解,2017年11月,海南启动恢复撂荒地生产工作,计划3年内恢复23.9万亩撂荒地生产。目前,全省正引导农民在撂荒地上种植香蕉、百香果、槟榔、橡胶、花生、甘薯、水稻、瓜菜,以及养蚕用的桑树等高效农作物。
杨伟波介绍,目前全省共有近60万亩花生,机械化水平非常低,产业急需改良升级。根据撂荒土地特点及劳动力成本高、效益低等问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开展了花生轻简化栽培相关技术研究,不断推动花生种植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发展,提高花生种植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助力海南撂荒土地的复耕。
“花生产业想要实现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依靠机械化生产。”观摩这些设备的现场作业后,定安农旺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王上南说,就拿花生烘干来说,不依靠烘干机器,只靠农户自己来晾晒花生,得需要10多天时间,要是碰上阴雨天,花生不仅不容易烘干,还会染上黄霉菌。
“为了提高土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在示范基地进行了花生—甘薯轮作模式的示范推广,为海南撂荒土地的复耕提供更适合的种植模式。”杨伟波介绍,此外,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还与广西农科院经作所、农机公司、花生油加工企业进行合作,通过选育花生优良品种、改良土壤、机械化栽培、水肥管理等方面的合作,延长花生产业链,推广花生—甘薯轮作模式,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花生种植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来源:海南日报